查看原文
其他

代表看“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推出司法“硬举措”

增添发展“软关怀”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党中央提出“六保”工作任务,人民法院处在化解纠纷最前沿,需要为社会发展稳定增添“软关怀”,拿出更多司法“硬举措”,帮助社会和市场度过顺利渡过疫情带来的“阵痛期”。


据我所知,面对疫情挑战,重庆三级法院扛起责任,齐心编制了一张司法服务网,兜住了保障民生和推动发展的底线。如重庆高院专门出台了防疫情保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从鼓励履行合同、保障劳动权益、救助困难企业等十二个方面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应对措施;重庆五中院出动司法警察排除当事人恶意阻碍,护航破产管理人接管工作,推进企业破产案件高效审理;九龙坡区法院编写《司法助力复工复产口袋书》,让企业掌握疫情期间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办法;多个法院组织法律小分队,到园区为企业解决涉及复工复产的法律障碍……


目前,全国其他法院也都在积极想办法落实好“六保”任务。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带好“恒心”,贯彻要求落实政策。严格落实党中央及最高法要求,继续贯彻好现有各类惠民惠企的司法政策,继续让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享受到司法政策的红利,让个人和企业安心,为他们减负。同时也要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服务民生民企的品牌,让各级法院的好政策化作长期坚持的好制度。


二是带好“同理心”,贴近基层把握民意。“个人找生路”和“企业找出路”是当务之急,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研究和公布更多促进个人就业和保障企业生存的司法大礼包,同时发挥好审判执行职权,审慎处理涉企业的合同、金融、破产、行政、执行等案件,既要“打板子”也要“拉一把”,让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带好“上进心”,借鉴做法吸收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习采纳其他先进地区和法院的有效举措和成功政策,结合实际,为我所用,再在执行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找到最适合本地的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 李秋




合理利用资源

力促执行变现


最近,听说很多法院利用时兴的“直播带货”方式开展司法拍卖工作。如今年4月27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一次直播活动便吸引了17959次网友围观,最终以283.34万元的成交一套高品质住房,溢价率高达30.49%。


我认为这种方式不错。通过网络直播推介房屋、车辆、包包、服装等被执行人财产,有效提高了司法拍卖成交率,促进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更快兑现。


不过,为了让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更加规范,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人民法院需要保持中立地位,且司法资源对于目前的海量案件来说本来是不足的,因此不宜过多地由法官亲自“直播带货”,而需要更加有效地调动司法辅助拍卖机构资源,采用网络直播、媒体广告等符合人民群众消费习惯的方式开展线上司法拍卖工作,避免线下司法拍卖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 李延萍


严惩暴力伤医犯罪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挽救生命与病毒“近身肉搏”,收获了“最美逆行者”的赞美。然而,医护人员遭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辱骂甚至殴打依旧时有发生,刺痛着我们的神经。


不过,让人倍感振奋的是,对于打击暴力伤医犯罪,司法部门一直在行动。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对暴力伤医行为涉及罪名的法律适用作出了解释。各级人民法院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


就在前不久,我所关注的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起依法严惩“医闹”的典型案例,推文不仅介绍了基本案情和裁判结果,还设置了“法官寄语”环节,列举了遇到医疗纠纷时正确维权的多种途径,同时也表明一切侵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扰乱诊疗秩序的违法行为都将被法律严惩。作为一名医生,看到这样的推文我感到十分暖心!


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既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也要靠全社会共同的参与。对此,我建议:一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快、从重处置暴力伤医案件,坚决打击“职业医闹”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二是要加大对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用通俗易懂的形式,阐明暴力伤医行为所触犯的法律条文和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医疗纠纷,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暴力伤医行为,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提供更“贴身”的法律保障;四是各相关部门强化舆论引导和价值导向建设,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而是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全社会常态化的尊医重卫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办主任 张健



打击网络暴力犯罪 

让扫黑除恶“线上线下”全覆盖


自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重庆三级法院以“零容忍”的态度,用实招、出重拳打击涉黑涉恶犯罪。据我了解,2019年,重庆法院共审结涉黑涉恶案件204件,发出相关司法建议104份,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综合治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还荣获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集体。而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则是重庆三级法院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以我所在辖区的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为例,该院不仅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立专门合议庭,依法审理涉黑涉恶犯罪案件,还圆满完成了中央政法委、重庆市高院交办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证据模型构建、证据标准及说明编写工作,为规范有序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贡献出了司法智慧。


接下来,在巩固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全面纵深发展,是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对此,我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扫黑除恶也要向“线上”延伸,尤其重点打击网络恐吓、诽谤、造谣以及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新闻、侵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朗;二是加大对专项斗争所取得成果的宣传力度,要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讲好一线故事,向人民群众传递扫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广泛征集线索,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三是要注重课题调研,要将生动的司法实践转化成先进的理论成果,从而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举措助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全面纵深发展。






编辑:渝五法宣

推荐阅读



重庆五中院发布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辖区“周”知 NO.16
“云监督”与“云审判”的热情碰撞






    

                    

敬请关注本院其他新闻频道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